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20200121_001.png
        无障碍浏览 切换到繁体
        当前位置: 研讨交流
        研讨交流
        统一戒毒基本模式下确保场所长效安全的思考
        发布时间: 2020-07-18 01:21:00
        作者:
        来源:
        【字号:
        打印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《司法部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意见》实施以来,对标建设世界上最安全的戒毒场所目标,严格履行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,不断提升戒毒工作规范化建设水平,推进教育戒治科学化专业化建设,已经成为戒毒场所提档升级的核心任务,推动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落地生根,还需精心谋划,精雕细琢。

        一、突出吸毒人员特点,坐实八道环节。

        (一)坐实甄别环节。吸毒人员甄别是一项高标准的环节工作,民警应该清醒认识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、系统性和衔接性。工作中要突出三大抓手:一是健全甄别机构,突出组织领导为抓手。以大队、管理、医疗、教育等职能科室部门为主要成员,主管执法和教育的所领导为牵头责任人,成立甄别工作组,统筹领导甄别工作开展。二是明确甄别步骤,突出系统衔接为抓手。确立吸毒人员档案查阅、个别谈话了解、会见、探视、提审等资料收集,班组情况汇总、动态分析、现实情况表现、综合认识分析七大步骤,系统推进甄别工作科学开展。三是厘清甄别关系,突出以诊断评估为抓手。根据综合分析结果,按照规定程序,通过多种形式,评估吸毒人员的危险程度,毒品依赖、躯体症状、神经症状,科学界定人员分类、戒治状态分类、戒治阶段划分,确保甄别的准确性。

        (二)坐实监督环节。吸毒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,日常管理很大程度区别于正常人和其他犯罪分子,稍有闪失就会给他们提供毒品吸食方式、来源渠道交流机会。目前,戒毒人员吸食毒品种类,稽延症状呈现多样化。怎样做?既能使他们消除渴求依赖心理,又能促进他们安心戒毒,已经成为当前工作面临的新课题。场所民警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实行直接管理监督、互帮组监督、视频监控监督、日常行为监督四环叠加措施,确保监督环节起到实效。

        (三)坐实学习环节。在随机管控的951名吸毒人员中,调查发现:

        表一 人员结构

        退休

         

        bei365官网_365bet官网网址是多少_365bet如何提款

        bei365官网_365bet官网网址是多少_365bet如何提款

        企事业

        其他

        个体

        务农

        务工

        无业

        5

        41

        44

        95

        138

        228

        400

        0.52%

        4.3%

        4.63%

        9.99%

        14.52%

        23.98%

        42.06%

        表一数据显示吸毒人员结构呈现倒金字塔现象,少数退休企事业人员(微量群体)→个体人员(少数群体)→务工务农人员(重度群体)→无业人员(泛滥群体)。

        表二 年龄结构

        16-18

        19-35

        36-49

        50-64

        64以上

        0

        345

        474

        129

        3

        0%

        36.28%

        49.85%

        13.56%

        0.31%

          表二吸毒人员年龄数据分析显示,50岁以上多为病残人员,以贩养吸→36岁—49岁为多次戒毒,难以戒除人员→19-35岁多为初次吸食,成瘾较轻人员,16—18为好奇易发人员。

         表三 文化结构

        文盲

        小学

        初中

        高中

        大中专

        大学

        20

        167

        527

        148

        88

        1

        2.1%

        17.57%

        55.42%

        15.56%

        9.25%

        0.1%

         表三数据显示,大学、大中专高学历较少(识别抵御能力较强)、文盲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学历居多(盲从性强,识别抵御能力差)。

         表四 毒品类别

        海洛因

        鸦片

        吗啡

        冰毒

        合成毒品

        其他

        562

        11

        14

        188

        77

        99

        59%

        1.15%

        1.47%

        19.77

        8.1%

        10.42%

         

         表四数据显示海洛因、鸦片、吗啡占据总数的61.62%,说明本区域以传统毒品吸食为主。冰毒、合成毒品、其他活性物质占据38.29%,说明新型毒品泛滥呈上升局势。

         表五 婚姻、家庭结构

        已婚

        未婚

        离异

        438

        213

        300

        46.06%

        22.39%

        31.55%

           表五数据显示说明46.06%的家庭面临解体的不安全状态,22.39%家庭面临人口负增长的焦虑,31.55%的家庭面临孩子就学、老人养老情感缺失,监管缺位的危险。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,务必引起高度关注。

       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分析,戒毒所应该把控关键少数,教育唤醒多数,转化稳定中间分子,积极构建六大平台科学矫治。

        1、开通视频会见系统,对接戒毒所、公安、社区街道、司法局(所)平台,通过远程视频构建联控体系。

        2、开展回归自我、回归社会、回归家庭、回归正信教育,解决信仰迷失、责任迷失问题。

        3、开展职业技能教育,针对此类特定群体好吃懒做、无业可就、无亲可投等情况进行再就业培训。

        4、开办警示教育基地,通过图片版面、宣讲、驻村等活动架起场所与社会、民警与戒毒人员、戒毒人员与亲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桥梁纽带。

        5、推进“六个一”活动,通过每月一封家书,每月一次思想汇报、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、参加一次爱国主义教育、参加一项文体活动、读一本好书活动让戒毒人员回归世俗。

        6、推进大教育理念落地生根,建立处处是课堂,处处是教育的教育体系格局,因人施教,各个击破,向社会输送合格产品。

        (四)坐实就餐环节。就餐作为戒毒人员活动的一个集聚环节,部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侥幸心理,做一些小动作,进行软对抗,因而在日常就餐上实行分批就餐、定位就餐、定量就餐。推行军事化、板块化、程序化管理。建立民警直管,监控跟踪、小组互监、警力流动的方式方法,促使戒毒人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
        (五)坐实就寝环节。按照戒毒人员成瘾生活习惯和躯体病情症状,就寝时出现换衣服、走动、扎堆聊天、用被子蒙头或者半蒙头情形,会给民警造成判断错觉和假象,因此在日常就寝活动中,加大巡视检查力度,重点查蒙头、半蒙头、打手势、上厕所等情形,在形式上去除戒毒人员不良行为思想。必要时在班组内设置轮流值班游动哨,及时报告戒毒人员病变及不轨行为。

        (六)、坐实交流环节。由于戒毒人员收治区域,年龄大小、吸食毒品种类、社会阅历多有不同,作为脑疾病患者和成瘾依赖者,交流毒品来源、吸食毒品感受现象会有所出现。戒毒场所避免此种不良行为发生,在交流环节要加强管理。一是掺沙子,把靠近民警认错悔过的戒毒人员安插在班组内充当信息员实施监控。二是揉面团,把甄别过关,积极戒治的戒毒人员溶进各项学习交流活动中,使其内部形成认知辨析辩论,达到回归正信的目的。三是搞发声,要求戒毒人员交流活动中出声说话,不允许用暗语、眼神、手势、肢体语言传递信息。四是编号码,所有戒毒人员使用的纸张全部编码登记,杜绝出现传递违规信息无据可查现象。

        (七)坐实宣誓环节。在宣誓活动中,通过听二看三观察掌握戒治情况。一听即:听是否有张嘴不发声等浑水摸鱼,滥竽充数人员。二看即:看面部表情、看宣誓动作是否有动作迟缓,表情痛苦等口是心非的假现象。三观即:一观戒毒人员言行举止;二观现实表现,杜绝投机行为;三观现身说教活动,能否起到表率作用。

        (八)坐实巩固环节。戒除吸毒人员毒瘾不可能一蹴而就,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对于转化教育的戒毒人员,建议采取“521”专项教育,意寓“我爱你”,使其认识到位、行动见效、思想正信。5即:五项教育,感恩教育、亲情教育、法律教育、专题教育、五观(国家观、历史观、文化观、民族观、世界观)教育;2即:实施两个延伸,帮教活动向社会延伸,矫正成果向社会延伸,开通心理咨询、法律服务、就业指导等暖心热线,促使戒毒人员实现我要戒毒动机转变。1即:一个中心,围绕提高戒毒人员保持操守率这一中心。

        二、结合管理工作格局,规范九项流程。

        (一)规范民警值班制度。严格定员对接,责任对接,做到六交(交人数、交钥匙、交情况、交任务、交安全、交警戒具),实行楼层值班登记制度,明确在戒、探视探访、外诊、所外就医、单独管理、逮捕回所、住院看病人数及其一日常规消毒、紫外线消毒、碗筷消毒、发烧、感冒、皮肤病等情况,确保值班民警及时掌握所情动态。

        (二)规范戒毒人员分类标识。对戒毒人员的着装、胸卡、床卡等实行四区(脱毒治疗区、教育适应区、康复巩固区、回归指导区)、四标(适用对象标准、工作内容标准、戒治处遇标准、转区执行标准)、四色(脱毒治疗期病员服色、教育适应区绿色、康复巩固区蓝色、回归指导区橙色)管理等级识别。

        (三)规范楼梯间活动要求。推行两个错开(多楼层戒毒人员集体出入时间错开、打饭、清运垃圾上下时间错开),两个必须(必须内道下行,外道上行,必须监控即时跟踪),两个坚决(坚决不允许在楼梯间堆放任何物品;坚决不允许戒毒人员单独在楼梯间活动。)

        (四)规范一日行为养成。戒毒场所在依法实施文明管理、教育戒治、医疗救治的基础上,务必按照军事化标准要求,严格戒毒人员的一日行为养成训练,矫正其不良行为,一是统一执行戒毒人员一日生活制度,详细规定不同时段的任务要求;二是统一民警巡查检查考核内容,确保民警在戒毒人员一日行为养成上执法制度化、规范化;三是建立警务督察联勤模式,实现戒毒所领导、业务科室、矫治大队三级监督规范戒毒人员一日行为养成的落实,确保规范戒毒人员一日行为养成执法教育活动取得实效。

        (五)规范定制管理检查。一是规范民警单警装备配置,加强对对讲机、警用甩棍、辣椒水、警务通、手铐、执勤笔记本、警哨的检查;二是规范应急防爆警用装备的保管,各区矫治大队必须遵守三个有利于(有利于使用、有利于保管、有利于安全)的原则科学设置;三是规范各区矫治大队医疗药品器械的管理使用,要求做到三个明确(明确应急担架的存放位置、明确医疗应急药箱的存放位置、明确重危特殊病号所在班组床位);四是规范戒毒人员五位定制(睡觉定床位、劳动定岗位、队列定队位、吃饭定餐位、上课定桌位),三牌警示(胸卡、床卡、信息卡),一门三清(班组门牌标识、互帮小组、包组民警),实行安全网格化管理。

        (六)规范物品使用管理。对于民警职工外协工出入戒毒管理区实行八不准(不准携带香烟打火机、不准携带玻璃铁制喝水杯、不准携带酒类物品、不准携带毒物药物和原种植物、不准携带非法出版刊物、不准携带随身刀具、不准携带手机电脑、不准私自携带照相机、录影机、摄像机)规范出入戒毒管理区物品携带;戒毒管理区内实行四到位(办公电脑关起密码到位、办公用品及时入屉上锁到位、个人物品专柜专管到位、公用物品责任到位);戒毒人员物品实行源头两控(供应站采购戒毒人员物品时不得购置可能造成危险的铁质、玻璃器具及可能造成不安全因素的食品,如辣子酱;新收治戒毒人员必须净身入所,个人物品一概不得携带,对于检查发现的违禁品一概依法处理);各区矫治大队执行5231”管理模式,即:五查(查无编号纸张、查违法书籍、查非场所配发物品、查绳具铁器、查有无工具流入)两清(仓库物品摆放分类要清、重点人员物品摆放标识要清)三线(被子摆放一条线、牙具摆放一条线、床下物品摆放一条线)一消(定时常规消毒和紫外线消毒)。

        (七)规范一长六委一员使用。鉴于目前戒毒人员收戒人数急剧增加,警力相对紧张的情况,合理使用一长六委一员既能及时收集戒毒人员内部戒治情况,又能提高戒毒人员自我戒治的积极性。如果管理、审查不到位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。为规避出现安全问题,在选用一长六委一员的过程中,实施三方澄清(澄清戒毒人员基本情况、澄清入所戒治情况、澄清家庭社会情况),三级把关(各区矫治大队申报把关、管理科报批把关、所领导意见把关),三项指标(是否是认错悔过积极戒治、是否入所半年以上、是否是一戒人员),三项考核(是否半年换选一次、能否提供有用信息、是否存在违反队规所纪行为)。

        (八)规范消防设施应用。戒毒场所要严格按照消防条例要求,从建筑设计到实战应用要立足场所布局和功能实际,建立健全消防制度确保场所管教、生产、行政各项工作的安全。在建筑布局和建设中突出建筑防火,按照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,耐火等级要求,科学进行建筑消防安全布局、建筑防火间距、建筑平面布置,高标准高要求进行了戒毒人员生活、教育、生产场地疏散楼梯与楼梯间、消防车道、消防电梯、消防给水、干粉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用。加大消防工程师、消防员的资质考取,定期举办专题讲座,不断提高民警职工掌握消防知识技能水平。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、消防安全管理人,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,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,完善场所内部自上而下的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。形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日防火巡查,公众聚集场所毎两小时防火巡查一次,机关至少每季进行一次防火检查,其他内部单位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的防火机制,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。其中,消防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按照预案进行一次演练,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。

        (九)规范电器设备检查。电器线路防火检查是确保场所安全的重要一环。戒毒场所应从选用导体材料的选择、绝缘材料及护套的选择、截面面积的选择上严格按照要求满足照明、机械强度的要求,做好短路保护、过载保护、接地故障保护、TN系统接地保护。工作中遵循电器照明灯具的选型、照明灯具的设备要求,进行开关、熔断器、继电器、接触器、启动器、漏电保护器、低压配电柜的检查。尤其在电机的火灾危险检查中通过过载、缺项运行、接触不良、绝缘损坏、机械摩擦、选型不当、铁芯消耗过大、接地不良八项必查分析,采取七项预防措施(合理选择功率和型式、合理选择启动方式、正确安装电动机、设置符合要求的保护装置、启动符合规范要求、加强运行监督及电动机运行维护)确保安全。

        三、针对零散戒毒人员,强化四项管控。

        (一)强化装卸车辆零散戒毒人员管控。戒毒场所要高度认识车辆管理的重要性,在实践询证的基础上,科学推出一批两审三查四定五关安全措施。即:一批:所有出入车辆必须经过领导批准,两审:所有出入车辆必须经管理部门、警戒护卫部门审核,三查:戒治大队查本区装卸车辆戒毒人员人数、警戒护卫查出入车辆核载人数、监控设备查车辆环节部位,四定:戒毒人员固定互帮小组、民警划定巡逻方位、监控锁定移动目标、出入圈定专人负责,五关:把好车辆熄火拔出钥匙关、把好人员清点数目关、把好违禁物品管理安全关、把好出门清查核实关、把好破胎防撞启动关闭关。

        (二)强化对所内零散劳动人员的管控。随着戒毒人员收戒数量的急剧增加,所内零散劳动戒毒人员管控难度加大。针对这种特殊情况,应该构建三大安全版块确保安全,一是构建室内劳动整体运动版块,如打扫楼道卫生实行单排双排多排平行推进版块,在民警双岗管理下进行活动;二是构建室外劳动整体运动版块,针对固定场所劳动,突出网格化田字格固定操作或平行移动;三是构建散行牵引式整体运动版块,针对移动劳动场所(如打扫马路),采用单列两列多列推进,确保整体管理安全效果。

        (三)强化对所内外就医戒毒人员的管控。所内戒毒人员生病就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难辨性和危险性,如何确保就医环节的安全,应该做到“三个一”,既:开辟一条通道(与地方医院建立医疗救治绿色通道)、固定一个地方(所外就医固定在医院监护措施齐全,便于管理,能够确保安全的地方)、形成一套措施(外出就医科学配置医护人员、民警、警戒队员,启动移动监控、应急处置预案)。

        (四)强化对探访提审的管控。亲属探访一般会引起戒毒人员情感上的波动,也可能在探访时应用隐语交流传递信息,因而在日常探访时采用三种措施,一是针对少数民族戒毒人员配置专属民警,以便交流沟通;二是实施计时通话,限定通话时间,以便切断交流掌控;三是运用录音监控,以便通过语言、肢体信息侦查探访所情动态。戒毒人员提审后,可能会因为余罪,或者强制隔离决定期限等因素成为不安全诱因,针对此类戒毒人员,实施“三个加强”,加强与提审部门的沟通,掌握第一手资料,做到心中有数;加强与戒毒人员的谈话,了解其内心动态,做好引导教育;加强包夹控制,发挥信息员、互帮小组、包教民警的监管作用,做到未雨绸缪。

        四、立足安全生产工艺,严控九大部位。

        (一)严控操作特殊生产机器的戒毒人员。安全生产是实现四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,操作特殊生产工具的戒毒人员是确保安全的重中之重。各戒治大队应在调研实践的基础上对烹饪餐具、锡炉、电器等特殊岗位做出明确规定。一是实行上岗技能培训,在技术掌握达到规定要求后,经考核,符合上岗条件后方可上岗;二是实行特殊岗位挂牌标示警示,进行特岗特控检查;三是实行定岗定员制度,非本机人员,其他人员不准上机操作;四是实行管理台账化,及时检查工具使用、保养情况,做到底清帐符。

        (二)严控生产工具的管理使用。为确保生产工具的使用安全,戒治大队要严控四个环节,一是严控工具台账登记环节,明确各类工具数量,损耗情况;二是严控工具出入库发放收缴登记,并由责任民警签字,做到使用心中有数;三是严控危险性工具固定使用,做到四清(工具固定到人清楚、人员固定到机清楚、人员固定到岗清楚、责任民警清楚);四是严控双查清缴工作,即:离开生产车间民警检查清缴,进入生活区安检门电子检查清缴。

        (三)严控生产车间技术员管理。技术员作为生产技术技能培训学习的指导人员,其自身素质和政治作风往往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和问题,管理上稍有不慎,便会造成安全隐患,处理好技能培训与安全保障的问题,应该推行六+六安全措施确保收到实效。制度+督查、带入+带出、培训+保证、指导+隔离、图像+证件、备案+抵押,严格各道环节管理,确保生产技术员人身安全与场所安全。

        (四)严控车间监控死角。监控的安装使用,一定程度上存在盲区,各级领导在充分认识科技强警的同时,要形成技防、人防、物防的有效衔接,科学推行四道四心四区四岗四查网格化管理,弥补技防不足,确保安全。四道即:民警通道、戒毒人员通道、生产通道、疏散通道。四心既:操心、细心、用心、精心。四区即:按照工序划分加工区、半成品区、成品区、活动区。四岗即:执勤岗、流动岗、督查岗、固定岗。四查即:执勤岗、流动岗、督查岗每小时交替巡查一次、互帮小组定制巡查一次、生产工序工具材料巡查一次、内外警戒巡查一次。

        (五)严控车间入厕戒毒人员。厕所属于隐蔽场所,一般容易引起疏忽,成为戒毒人员聚集交流的集结点。日常管理中,要求全体民警牢固树立“多看一眼安全保险,多防一步少出事故”理念。一是把厕所设置规划在警务执勤岗旁边,使入厕人员置于民警直接管理视线以内。二是在四区管理划分的基础上设置入厕公示牌,使民警可以随时掌握戒毒人员人员方位。三是限定入厕区域人数,每次以互帮组为单位,每组限定最多5人,一次最多三组。四是划定警戒线。

        (六)严控车间各类门禁系统。要在推进“五个四”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,进一步加强车间门禁系统的管理,建立四岗(执勤岗、流动岗、督查岗、固定岗)控制巡查制度,从细节入手,坚持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纠正问题,预防问题的原则,采取使用期间查、定期安检查、随机抽查查等方式方法,确保各类门禁系统的正常使用。

        (七)严控九种特类人员使用。九类特类人员(三无人员、三假人员、少数民族人员、重点和内控人员、重点病号和特殊病员、就医和探访人员、一长六委一员、离所就医和零散工人员、具有特殊技能人员)一般情况容易出现不易管控行为,因而在使用上采取三避三离三控方法,确保管教生产安全。三避既避开关键部位、避开关键环节、避开关键流程;三离既:离开事故多发点、离开危险点、离开危害点;三控既:控制活动区域、控制物品接触、控制交谈人员。

        (八)严控材料消耗出入库管理。通过制定“抓安全、提三率、降四耗、压五费”工作管理目标,不断提高民警生产管理水平,确保戒毒人员在技能培训活动中的安全需求。领用材料坚持遵循“用多少领多少”的原则,细化量化每一个环节,严格原材料、半成品、成品、下脚料、废品的领取收发生产事项,避免车间库存原辅材料,建立材料出入库通知单,及时对照材料的数量、品种、规格及其外包装、成品合格证进行检查,并由大队负责生产领导签字确认,实现管教生产安全无事故与戒毒人员人身安全无事故的双保险。

        (九)严控三点控制部位管理。生产车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,日常生产活动中必须严格控制关键部位,应根据不同生产项目确定事故多发点、危险点、危害点,突出加强三个管理(加强人员管理、加强设备管理、加强操作管理),三个不放过(问题不清不放过、问题没有整改不放过、责任人没有接受教育不放过),三个提高(提高特岗人员培训力度、提高专业检查力度、提高处置事故能力),极大减少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。

        五、研判所情动态变化,做好八个准备。

        (一)研判个体戒毒人员动态,做好十个必谈。当前戒毒人员成份结构复杂,研判个体戒毒人员动态,对于促进场所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。应该做好十必谈,为场所安全装上一把安心锁。1、新入所或者执行场所、大队变更时必谈;2、处遇变更或者劳动岗位调换时必谈;3、受到奖励或者惩处时必谈;4、戒毒人员之间发生矛盾或者冲突时必谈;5、离所探亲前后或者家庭出现变故时必谈;6、无人探访或者家人长期不与联系时必谈、7、行为反常、情绪异常时必谈;8、主动要求谈话时必谈;9、暂予所外就医、变更社区戒毒、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时必谈;10、其他需要进行个别谈话教育的时候必谈。

        (二)研判重点人员动态,做好包夹包教。重点人员是戒治工作的攻坚难点,此类人员多数思想顽固,中毒较深,性格上执拗偏执,打开心结相对困难,俗话说,一把钥匙开一把锁,做好戒毒工作务必把控两头(积极戒治人员和消极戒治难危人员)。针对此类戒毒人员,通过八观察两包夹四包教方法研判戒毒人员个体动态。八观察:观察行为表现、观察言谈举止、观察细微变化、观察劳动表现、观察特长爱好、观察奖惩反应、观察社交群体、观察着装梳理;两包夹:互帮组包夹、民警包夹;四包教即:大队包教、科室包教、领导包教、亲情包教,助推重点难危人员成功转化。

        (三)研判敏感时段所情,做好引导教育。对于戒毒系统而言,研判敏感时段所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。结合当前在所戒毒人员各类数据分析,传统节日,国庆、元旦、春节、清明等法定节假日,以及母亲节、父亲节以及西方的圣诞节而言,戒毒人员思想多少都会出现波动,因而研判敏感时期的所情动态就显的尤为重要。

        (四)研判易发微型事件,做好甄别分析。易发微型事件看似简单,例如:吵嘴、不遵守纪律、拿别人的小东西等现象。作为民警应该以小见大,做好甄别分析。紧密结合当前收治形势、戒毒人员成份做好所情研判,不可掉以轻心。牢记“四个一时一刻,两个绝对不能”时刻警醒全体民警。即:一时一刻不敢麻痹大意、一时一刻不敢高枕无忧、一时一刻不敢放松警惕、一时一刻不敢掉以轻心。两个绝对不能即:决对不能因为自己的过失给全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,绝对不能因为微小的失误给全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。

        (五)研判多发违规事件,做好正本清源。鉴于目前应收尽收的禁毒形势,对于多发违规事件要深层次剖析原因,询其本质,从中发现多发违规事件诱因。一是对多发违规事件进行比较,从中发现蛛丝马迹;二是回放多发违规事件现场视频,观察戒毒人员个体动作,从中发现端倪;三是从多件雷同事件中总结规律教训,及时有效做好预防;四是把多件不同高发事件并题,开展案情分析,寻求内在缘由主线,采取打草惊蛇、引蛇出洞、敲山震虎等方式方法,牵出幕后主谋。

        (六)研判一日所情汇总,做好比对鉴定。大队所情戒治信息主要来源于信息员报送,每日戒治信息汇总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大队务必坚持一日信息研判,从中发现潜在问题和现有问题,防患于未然。推行一警一信息(一名警察一天至少提供一条所情信息)、一组一信息(一个班组至少设一名信息员)、一日一研判(大队一日必须进行一次所情研判)的戒治信息网络,及时研判六大信息:夜间戒毒人员入厕信息、戒毒人员学习活动信息、卫生医疗信息、所政设施信息、违规行为信息、其他重要信息。

        (七)研判季节气候变化、做好前期预防。季节气候对于戒毒工作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,纳入所情动态研判,可以预防事故发生。一是针对季节变化及时修订疫情、传染病、季节多发病的医疗预案,确保医疗安全;二是针对高温、高寒季节特性做好防暑、饮食调整,确保防暑饮食安全;三是针对气候变化,做好大雾、沙尘暴、狂风突起时的应急预案,确保所政设施正常运行和戒毒人员管理安全;四是针对周边气候影响造成的突然性强降雨、冰雹、雷电制定应急预案,做好前期预防。

        (八)研判所内典型案例、做好实践应用。学习研判所内典型案例,使民警快捷有效的掌握戒毒人员动机规律,破解戒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现象,对于维护场所秩序持续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。力求做到五要求五到位,为戒毒工作取得实效奠定良好基础。五要求五到位即:要求职能部门编制案件警示录,民警必须学习到位;要求剖析典型个案中存在的管理漏洞,措施必须跟进到位;要求深刻认识典型个案中存在的执法违规现象,制度落实必须到位;要求举一反三警钟长鸣,联合督查必须到位;要求学有所获,实践应用必须到位。



        X
        选择其他平台 >>
        分享到